育婴常识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育婴常识

宝病不好?快挂水? NO!婴儿安全用药,妈妈需要知道的用药知识

  • 阅读次数:587次
  • 发布日期:2016-12-19
在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多达成人的4倍!儿童用药安全令人堪忧。3500多种常用药仅60种儿童专用,我国每年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为何婴幼儿用药安全受到威胁?
第一个原因就是儿童药品的研发成本接近成人药的两倍,研发风险大,而且儿童药生产的厂家较少,加上绝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临床受试者,这也加大了临床试验的难度,导致儿童药品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疾病患儿无药可用,或者成人药儿童用,从而增加了儿童用药安全的风险。
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些传统的、经典的好药,它的剂型都是散剂,但是因为口味苦,孩子大多不愿意吃,而且有些需要用水混合,也不方便给孩子服用。
第三个原因就是家长对于婴幼儿用药意识不足,缺乏常识,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安全用药。
雨妈讲解
婴幼儿用药小常识
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生理特点。比如说,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以常用的抗菌药物为例:
氨基糖苷类因耳毒性及肾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四环素类8岁以下儿童禁用;
喹诺酮类18岁以下不宜使用;
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期间,由于磺胺类药物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由于新生儿和儿童多见脑性核黄疸,因此,此类药物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
对于抗真菌药物:
酮康唑不宜用于2岁以下儿童;
氟康唑不推荐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
伊曲康唑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
伏立康唑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患者;
卡泊芬净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儿童。
婴幼儿喂药的原则
不同阶段的给药途径也很讲究:
①对于新生儿(0-28天),静脉注射药效相对更可靠,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较差,且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滴眼剂、滴鼻剂等会因透皮吸收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
②对于婴幼儿,给药宜用液体制剂,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
③对于危重患儿,静脉注射用药可以迅速起效。
特别提醒
1岁以内的宝宝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对于这样的宝宝喂药后注意要竖抱,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后、再呛入气管。喂药后至少要观察10分钟。
很多家长都吐槽说给1-2岁的宝宝喂药最难,他们不像“小时候”那么乖了,但又没有大到可以和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们乖乖吃药的地步。这时许多家长就会网购一些所谓的喂药“利器”,如针筒、喂药器。
雨妈在这里要提醒各位粑粑麻麻,使用这些“利器”喂药可以,但要一定要注意药物推送要慢,年龄越小的宝宝吞咽速度越慢,药物推送时就要更慢,否则宝宝很可能会因为吞咽不及时而吐出药物或引起呛咳。
如何让宝宝轻松吃药
1
条件反射法
通常半岁以内的小宝宝味觉发育不够完善,对各种味道(包括苦味在内)并不敏感,给宝宝喂药可用小勺子或滴管将药液顺利送入宝宝口中。如果不顺利,可考虑条件反射法,就是近距离的吹气使宝宝产生张嘴、吞咽等系列条件反射,然后家长便可利用这些反射时机,将药匙或滴管轻轻放入宝宝口中,但是要注意安全。
2
投其所好法
宝宝的味觉发育逐渐完善后,对苦、涩或有异味的药物会比较敏感,宝宝吃过一匙苦药之后是不肯再吃的。为了避免因药物的味道而影响服药,爸妈最好在药品选择上就早做准备,选用味道好的儿科用药如甜的糖浆、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让宝宝能顺利吃药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榜样引导法
对一岁以上稍微大一点的宝宝,有了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我们用一个鲜活的榜样,让榜样带给他无穷的力量,这样的方式通常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你还可以说:“没关系的,这个药是有点苦,但是妈妈都不怕,来,先看妈妈吃一点了。”你甚至可以自己先尝一点,做出或者享受或者有点痛苦的夸张表情,帮助宝宝克服心理障碍,让宝宝明白吃药不仅是可以让身体早日恢复,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勇敢、受人喜欢的人。
4
趣味吸引法
搬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然后假借XX生病了,告诉孩子只有吃药XX才能好起来,让我们一起帮助XX身体早日康复起来。
其实就是通过孩子的善良与同情心,在这样充满童趣的语言里,把宝宝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宝宝的想法因此生产积极的变化。
谣言
真相
谣言:
“挂水(使用抗生素)宝宝才好的快!”
“抗生素坚决不能给孩子用。”
自行诊断用药、小儿酌减用成人药!
真相:
1、给宝宝吃的药:必须要用儿童专用药,不可酌减用成人药;
2、不要给宝宝吃的药:禁止使用的茵栀黄注射液、可能导致耳聋的抗生素、不要用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镇咳药、6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复方感冒药;
3、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不可自行用药。
给宝宝吃的药:
必须要用儿童专用药!
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家长把成人用药常识套用在儿童身上,或是简单的“按年龄酌减剂量”的方式给宝宝服用,这会给宝宝未发育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体重可能只有成人的一半,可是他们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以及血脑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即便给予一半的药物剂量,依然可能对脏器造成损伤。
目前在我国,只有60多种属于儿童专用药物,不是随便什么药都可以给宝宝使用!目前在临床上、药店,有很多还在遵照将成人的剂量减半给儿童使用,请学了科普知识的妈妈,对这些坚决说不!
不要给宝宝吃的药:
这些药已经明确建议不要给宝宝用!
1、茵栀黄注射液:
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修订茵栀黄注射液的正式公告: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禁止使用茵栀黄注射液。其实,茵栀黄口服液/颗粒也建议不要使用。因为茵栀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难以评估,治疗效果并没有证实,还会导致宝宝腹泻。
2、可能导致耳聋的抗生素:
抗生素不可滥用,具有耳毒性的抗生素,将有可能导致宝宝永久性的听力丧失,更不可以用。第一种是氨基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另外一种是非氨基苷类的抗生素,包括洁霉素和红霉素。
3、千万不可再滥用的利巴韦林:
在中国,利巴韦林被广泛用于普通感冒、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因为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曾被认为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现在随着研究发现,利巴韦林毒性大、效果有限代价高,不建议常规使用。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利巴韦林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应用范围很窄,必须在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和风险后才可尝试使用,也仅限口服和喷雾。
备孕女性请注意:利巴韦林这个药明确致畸,吃了药之后建议半年以后再备孕。
4、六岁以下的儿童尽量不要用镇咳药:
镇咳药作用有限,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副作用大,尤其对小年龄段的宝宝,不要用镇咳药。咳嗽本身就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射,可以清除气道由于感染引起的过多分泌物,用镇咳药(通常含有可待因或右美沙芬)后分泌物更不容易排出。
美国FDA就规定不要给6岁以下的宝宝用感冒药,就算是6岁以上,也尽量少用。
1岁以上宝宝咳嗽也可以喝蜂蜜,有痰的咳嗽,用药选化痰而不选止咳。咳嗽厉害影响睡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治疗。
5、六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
出于儿童用药安全考虑,不要给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
因为复方感冒药里的某些成分,例如伪麻黄碱对小于6岁、特别是2岁以下宝宝的安全性的担忧,西方国家近几年强调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要用复方感冒药来治疗感冒和咳嗽,尽量用单一成分的药物,如退热药。
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不可自行用药
1、“挂水”危险系数高,切不可自行要求医生给宝宝挂水治疗
宝宝生病,家人往往反应过度,可以称得上“小题大做”。很多父母、祖父母见宝宝生病就着急忙慌反复跑医院,一天不好就心情急切的要求医生“给挂水”,以为这样可以立即见效。
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危险系数要大的多,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或引发各种脏器损伤,甚至造成终身残疾,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家长切不可不据病情强行要求医生为宝宝进行输液治疗。
2、不可自行买药、寻秘方治疗
宝宝生病不要反应过度要求医生用药,那能不能自行到药店配药呢?或根据朋友、邻居或者网上的建议,寻找一个秘方自己就给宝宝治疗了?
不可以。
宝宝生病,应找专业、靠谱的医生。如果医生的专业知识没有更新,可以换医生,但是不能自行给予诊断,也不可盲目听从朋友建议。
小于3个月的宝宝生病一定要先带宝宝看医生,小宝宝生病症状不是很典型,有时连医生都难判断宝宝疾病情况,且小宝宝疾病进展比较迅速,应及时看医生。
【观点】
宝宝为什么吃那么多药?
1、因为“宝宝吃药,家长得安慰。”
这是家长病了,得治。
2、给宝宝看病的医生该学习了,得换。
宝宝要不要吃药,听谁的?
1、必须听专业的、靠谱的医生的。
2、科普知识不能代替专业判断,宝宝病了得看医生。
妈妈需要学习护理用药常识,但宝宝生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不可以自行用药。
  • 上一篇:宝宝恋奶不吃辅食,断奶是绝招还是损招?
  • 下一篇:宝爸宝妈须知:1岁以下婴儿的护理常识
  • Copyright © 2020   三门峡市金宝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豫ICP备18044008号-1    豫公网安备41120202000250号 号